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家長的角色 (所有學琴人仕所注意的基本功) Part 2


基本功三:節奏感與速度的穩定

就我的經驗,通常有學習舞蹈或打擊樂的孩子,
節奏感會比一般人來的好,
那是因為他們對節奏的感受,
是以全身的肢體去感覺,
而不只是在心裡默數它們的拍值,
所以若是老師在課堂上,
調了節拍機給學生練習,
家長應指引他們練習時使用。

初學時,老師會要求學生先將曲子的節奏念一遍或拍一遍,
在家裡練習時應該也要照做,
最好是家長跟著做,
讓孩子每次彈琴時都可以再複習一次每個節奏,
他就能記的更清楚。

有些孩子節奏感沒有問題,
彈琴卻總是忽快忽慢、斷斷續續,
因為遇到困難的地方就變慢,
那無關節奏感,
而是需要先將困難的地方練熟,
再以節拍器統一全曲速度。

如何發現孩子的節奏感究竟有沒有問題,
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節拍器,
如果老師已經在課堂上教導過孩子使用節拍器,
但他彈琴時卻總與節拍器呈現平行線,
完全無交集,
且你確認他已經很努力在對,
那就是有節奏感的問題,
可以跟老師反映尋求改善,
老師可能需要暫停一些課程,
用其他方式引導,
進度也可能需暫緩,
這是為了讓他真正了解各種節奏的拍值,
而不是去背旋律的長短。
若建立好的節奏感,
讓孩子用肢體感受音樂,
他彈出來的樂曲,
就會有輕重緩急,
慢板沈穩、快板活潑。


條件四:旋律的歌唱性 (singing tone)

這是學琴最晚熟的一個層面,
西且強求不來,
可惜的是,
孩子彈琴像木頭人,
是因為他對音樂沒有感覺,
不會唱旋律,
就算勉強他搖來搖去,
也只是裝模作樣,
不但沒有幫助,
反而害他節拍亂掉。

鋼琴的發音方式本身很難做得歌唱性,
打擊琴弦發音和發音不能延續的發音特征來講,
用鋼琴歌唱不是其性能的特長。
但由于現代鋼琴制作的先進,
用鋼琴歌唱不僅可能,
而且其優美動聽的音質可與其他擅長歌唱的樂器媲美。
然而,鋼琴的歌唱性彈奏和技巧的學習掌握、
娴熟運用是有相當難度的。
它必須依靠克服由于榔頭擊弦造成的打擊性
來創造一種特殊的觸鍵方式,
産生圓潤連貫的聲音,
在聽覺上求得柔和、抒情的歌唱效果。

手指的觸鍵方式的要求甚多,
不是爆發性的快擊揮動,
而是訓練有素的緩慢觸摸,
其觸鍵要求也不是初學幼兒所應接觸的課題。
因此,家長不必太早擔心此問題,
先要做好手形、視譜、節奏已經很足夠。

但就我的觀察,
在教會長大的孩子,
或有學舞蹈的孩子,
彈琴時的歌唱性,
確實比一般小孩來的好,
因為在教會裡,
常常接觸歌曲,
常常開口唱,
對旋律的起伏有概念,
耳濡目染下彈琴也會有歌唱性。
不論有沒有宗教信仰,
就讓他們多聽優美的音樂感染音樂性,
等他們對樂曲的起伏有感覺,
自然會有肢體的搖晃,
那是發自他內心的感受,
先感動自己,也才能感動人,
千萬不要是裝出來。


條件五:好的學習與練習態度

講到這點就有點沈重了,
因為前四點大部分是老師的責任,
如果老師已經提醒過、也努力過,
卻看不見孩子的進步,
甚至還更退步,
那就必需要檢討孩子的學習態度是否有問題了。

通常老師都會將每個禮拜的學習進度、練習方法、時間等,
清楚的寫在手冊上,
這是一個可以建立正確態度的好方法,
家長必需引導孩子,
陪著他跟著老師聯絡簿的規定照做。

另外更多幼兒的家長會問我,
60分鐘孩子能座的住嗎 ?
好的學習也取決於課堂的長短。
在教學的過程裡,
我慢慢發現30分鐘課程,
實在不是我愛的課程模式。
我認為不能因為孩子後段精神不專心而簡短課程,
因為他們只會一值習慣下去,
即使再來調回45-60分鐘課程,
一樣會精神難以集中 !
我的想法是 : 就給孩子練習的時間吧!
另一好處是,
老師可以教授更多樂曲以外的知識和故事,
除了豐富了他們的樂理知識,
鞏固他們的彈琴技巧外,
也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琴興趣。
看到他們主動提議要多彈曲子和想考試時的模樣,
比起一開始轉老師來我這裏學時的十萬個十願意表情,
真是欣慰著他們真的成長不少。


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要批評,
因為我已經很幸運,
擁有許多理念相同的家長,
我們常一起討論孩子的各種問題,
常一同欣喜於孩子的進步。

所以此篇文章,
是要給予各位家長見議,
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
同時老師也需要自我檢討,
自己的教學,是否有需改善的地方,
因此我幫每位學生做了一個評估筆記,
列出他們的優缺點,
以及需要加強的地方,
並為他們之後的學習設立一些目標,
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